编辑:Y点登富
“你完全是伤仲永的‘反面’教材!”
他是很多人口中的“神童”,3岁识3000字。
却因家里变故连跳两级,16岁参加高考。
没想到凭715分的成绩,成为了众人口中的“九省状元”。
之后不仅成为了北大的学生,人生也走向了巅峰。
如今过去多年了,他现在如何了?
天才少年
展开剩余92%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这一刻。
有人因此走向人生巅峰,也有人因此一蹶不振。
王百洋的故事,就是成功的典例。
他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父母都是普通人。
母亲是一个护士,工作辛苦无法常伴他左右。
照顾王百洋的责任,就落在了父亲的身上。
父亲平时会做些小生意,家里条件一般。
他虽不算个特别有才的人,但他很爱看书。
家里累积了很多书,正是因为他的影响,王百洋也十分爱看书。
在王百洋3岁的时候,父亲就发现了他身上的学习天赋。
每天带着他认识汉字,刚上幼儿园他就已经认识很多字了。
4岁就开始看一些名著,并且他记忆力超群。
刚上小学,很多老师都认为他是“天才少年”。
父母自然也给予厚望,而他自小就很自律。
但他上课的时候,因为老师讲的都会了,他经常自己看书不听课。
在家的时候,他经常自己一个人读书。
因为家里条件一般,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间。
他就自己一个人,在房间角落里读书。
父母干什么,他都不会被打扰,总能自动屏蔽外界的声音。
但家庭的原因,还是给他的学业造成了困扰。
被要求“留级”的天才
王百洋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家里原因,不得不跟着父母搬到大连生活。
但因各地方的教材不一样,老师担心他跟不上学习。
于是提出了让他蹲一级的建议,父母很果断的拒绝了。
“孩子挺聪明的点登富,我不甘心让他蹲级”。
“孩子挺聪明的,我不甘心让他蹲级”。
于是他就和老师一起商量,让王百洋跳级。
老师给他出了一套题,如果答题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就可以跳级。
他也不负众望,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就这样从4年纪跳到了5年纪。
一年之后,即将面临升初中的事情,但又因为家里人又搬回哈尔滨。
但不同地区的教育制度也是不同的。
大连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制,哈尔滨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制。
当时他刚读完5年级,王百洋到那边后,又被老师建议让孩子蹲一级。
父亲还是不甘心他留级,之后父亲辗转了多个学校。
最终让他顺利上了初中,成为了一个初一的学生。
一来二去,孩子不但没有蹲级,反而还跳了两级。
上了初中之后,他早早就把初中的知识学完了。
他就喀什学习高中的知识,而他不论是什么书都看。
初中三年,他即使上课在学习高中的知识。
每次考试也能考出很好的成绩,也成为了很多老师眼中不得多的“天才”。
转眼到了高中,而这时本来让他蹲级的老师。
竟突然给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建议。
一鸣惊人
高中之后,老师们都对他的能力有了新的认知。
于是有老师建议她开业直接跳级,早点参加高考。
可没想到,父亲竟然拒绝了。
父亲认为他已经跳了两级,本来就会比别人压力大。
他或许足够聪明,但学生时期的生活也十分重要。
希望他能够好好享受高中生活。
可能是父亲的坚持,让他对于高正生活的选择也变得不一样了。
上课的时候他会经常自己做卷子,但他其实也会听老师讲题。
但他只要写题的时候突然停了,很有可能就是题出错了。
还让不少老师因他的存在,而有了压力。
初中的时候,他都已经学习了很多高中的知识了。
于是他不在那么紧张的学习,反而相对轻松快乐的度过了。
高考前,老师想为他争取北大火清华报送的资格。
但他却拒绝了,他想参加高考,也不枉费自己多年的学习。
2009年,王百洋十分激动的迈入了高考的考场。
高考结束,有人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来。
王百洋十分轻松的走出,之后估分自己大概能考700分左右。
终于考高成绩出来了,王百洋以716分的高分成为了黑龙江省的理科状元。
因为当年全国考高还分甲乙卷,其中九个省份都是甲卷。
因此,王百洋也是这九个省里的理科状元。
数学差一分满分的成绩,让人震惊的成绩。
作为连跳两级的学生,他也是当年学校里高考年纪最小的考生。
716分的高分,去哪个学校成了“问题”。
现状
他在多个学校中,选择了北京大学。
到北京大学深造之后,他对学术研究有了很多的兴趣。
此后就低调搞起了自己的学术研究。
虽然他凭借自己出色的成绩,一举成名。
但他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继续追求自己的学业。
大学毕业之后,有传闻称他到国外深造了。
深造结束之后,他又回到了国内。
此后,曾有人称,他回国之后一直有记者想采访他。
但他都一一拒绝了,一直专注在自己的事业中。
如今他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多年,回国后他就没有什么新的消息了。
还有人向他请教过学习方法,他却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学习方法。
而在他父亲看来,是他从小就对学习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他在学习方面很有天赋,学东西快并且记忆力好。
其次就是,孩子从小就自律,即使在吵杂的环境下他也能好好学习。
结语:
王百洋的成功,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
也离不开家独特的教育方式。
学习是一件简单但是很枯燥的事情,但学习的过程没有捷径。
毕竟学无止境,知识要靠累积,才会越来越多。
大家对此事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王百洋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王百洋
发布于:重庆市博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